为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环境 物理系科技创新平台现雏形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11-26浏览次数:42

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前提。科技要创新、要出新成果,首先要有人才 ,特别是具有创新潜力的人才,由他们形成一个具有向心力的群体组织。物理系近年来始终把建设一支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通过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和改造原有师资队伍结构等手段,使该系在教师总数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加2名)的情况下,教师学历结构快速优化,博士比平均每年提高9个百分点。目前该系有教授16人、副教授1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73% 3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2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2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支持计划,6人入选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主要研究骨干基本都具有海外学习和研究经历,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多篇。比如:王金兰教授,34岁,2006年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引进,已发表发表SCI论文30 余篇,并在化学类学科国际顶级学术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了3篇文章;邱腾教授,28岁,香港研究经历,已发表SCI论文30 余篇,2008年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杂志发表综述评论文章,该杂志影响因子为17.7,是国际材料类学科领域的顶级期刊;徐明祥教授,日本引进,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单篇引用次数超过160次;杨文星博士,07年下半年进入物理系,已正式发表论文9SCI论文。

科研政策和科研环境是科技创新的保证。物理系在不断完善科研政策和科研管理的同时,建立健全了与科研工作发展相适应的,良好宽松的科研激励机制,  从政策导向入手,凝聚和稳定了一批从事基础研究的专业队伍。例如:对以东南大学物理系为第一单位发表1篇第一作者SCI论文,或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当年可减免100学时教学任务;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和出国访问;提高对专任教师的任职资格,对于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老师建议其调离、转岗或解聘等等。

物理系本着前瞻性、公用性、先进性、延续性、实效性的原则,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 “先进材料物理研究科技创新平台。该平台的研究内容瞄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8个科学前沿问题之一“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集中物理系现有的主要学科研究力量,重点在先进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结构分析和物性测量上进行研究和探索。该平台引进与电子学、光学工程、材料学、化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高水平的大型仪器设备,有利于理工结合,资源共享。现已拥有大型计算设备、磁控溅射仪、分子束外延、物理性质测量系统(PPMS),还需引进单晶炉、材料高压合成装置、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雷尼绍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太赫兹时域光谱仪等大型先进设备。

目前,物理系已拥有了一支很有潜力的科学研究队伍,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规划了一个先进的科技创新平台。该创新平台的建成将有利于高水平人才引进,有利于发挥现有人才的潜力,有利于SCI论文数的快速增长,为我校推进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