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师生赴清华参观学习交流(附感想)

时间:2013-05-18浏览:157

在我系物理学教研室郭昊教授的热心联络、周密安排和系党政的大力支持下,54--6日,由郭老师带队,九位各专业2010级本科生代表在清华大学开展了参观学习交流活动。同学们不仅亲身感受了国内最顶尖高校浓郁的学习氛围和物理系、高等研究院若干教授的卓越风采,而且得以与心仪的研究生导师面对面交流,以及与相关实验室研究生的接触交谈,还有大量高端、精密的实验仪器,都让同学们获益良多,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学习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九位学生代表为:应用物理学专业贾逊、刘波、徐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刘继龙,物理学专业刘奇、林玲芳、徐乔汝、王泽力、张宁远。

附:三位同学清华之行的感想择选

(一)贾逊:

55日:这无疑是我收获最大的一天!我不仅收获了老师的一些认可,更是收获了自信、决心和毅力!上午我见到了王亚愚老师,他给我的印象,怎么说呢,思维缜密且有条理,同时又让我感觉有距离感。我跟他聊了我做过的项目,问了他夏令营的情况。王亚愚老师稍后又跟我推荐了周树云老师和于浦老师,他认为这两位老师刚来不久,跟着他们做能学到更多。于是我见了周树云老师,我知道她是做角分辨光电子谱(ARPES)的,但是只是稍微了解一些。周树云老师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不光是因为她人很好,跟我们介绍了很多,而且因为她做的方向。她关于研究材料非平衡态的电子状态,进而对于研究一些微观机理这一方向让我非常感兴趣。我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些内容,感觉很感兴趣!之后见了于浦老师,参观了他的实验室。他对我长出单晶薄膜的事情表示了认可。

 下午我们随同郭昊老师参观了原子分子实验室,之后我一个人去了薛其坤老师的组。我先是与季帅华老师(助教)联系,参观了他们组的实验室。他们的设备很好,MBE-STM-ARPES都是连到一起的,做研究很好。他们的最低温可到30mk,磁场可达11T。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们高端的设备,而是季老师的热情,还有他们组学生的勤奋。他们的实验室里边,每个同学都在认真地做实验。稍后我去陈曦老师(薛其坤老师组的教授)的办公室跟他聊了大约1个小时。陈老师人很好,他先是问了我本科学习的课程与使用的教材,稍后他问到了我之前的一些做学生会和志愿者的经历,还有做过项目的经历。他表示他们组对这些方面很看重,尤其是同学的主动程度和做事情的勤奋程度,而且对我的这些方面做出的工作很满意!他建议我好好准备面试的基础知识,如果通过就可以进他们的课题组。跟陈曦老师聊完之后,我放松了很多。至少我给他们的第一印象很不错。这使得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进他们组的信心和决心!

 56日:上午我们听了朱邦芬院士的《固体物理》。这次课他在讲能带结构的内容,但是其中加了很多薛其坤老师的实验部分。包括清华的同学也感觉听起来很吃力。下课后我问了他一些问题,主要是实验部分的。下午我们参观了薛其坤老师的实验室,我跟季帅华老师讨论了一些关于磁性掺杂对高温超导影响的问题,这一方向可能有助于解释高温超导的微观机理。随后我们又参观了龙桂鲁老师(郭昊老师硕士期间的导师)的实验室。陆遥博士给我们讲了他们目前做的方向。

这几天的行程大致就是这样了。最后我还想写一点感受。

1.  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多,是因为我做了很多的准备,了解了他们最新的进展,这样才能做出相对好的决定。

2.  我们老说需要正能量,其实正能量就在我们自己心中。如果我们自己可以把正能量表现出来,那就一定会给老师留下好印象。

3.  不要因为我们物理系正处在发展阶段,跟清华有差距就自卑、不敢讲、畏首畏尾,相反我们更应该自信。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自信,那别人凭什么会关注我们呢?相反这两天我所见到的清华学生,上课积极、主动与老师互动交流,下课后也积极参与一些组会。虽然他们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比如组会有些专业知识听不懂的问题,但是我想他们会因为自信学到更多。

4.  主动与人交流永远比闭门造车更有助于我们的选择。

 

(二)刘奇:

55日上午,我们去旁听了清华物理系大一年级的一节电磁学,授课老师是姜开利教授。这是一节非常精彩、水平很高的课,在课上姜老师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很有逻辑性地去讲,按照物理规律的发现先后循序渐进地去讲解,并且很注重对物理图像的分析。举个例子,我们很熟悉电偶极子,就是一对靠的很近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组成的系统,而磁偶极子相当于一个小的环形电流。电偶极子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偶嘛,两个的意思,磁偶极该如何理解?我在听这节课之前只知道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在数学表达形式上,两者都是二级近似,而姜老师则从物理性质上来说明: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所产生的场的分布形式是非常相似的。我觉得这样讲解很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我们毕竟不是数学家,对于我们学物理的来讲,光是从数学上理解某个概念,某个性质绝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用物理的语言将数学分析的最终的结果表述出来。此外姜老师在课上还做了一些演示实验,他还风趣地说要等同学们开始打瞌睡时做这个实验。这样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课堂,自然也能受到同学们的青睐。

下午我们参观了物理系的部分实验室,其中包括姜开利老师所在的富士康纳米材料中心。清华的实验设备自然要比我们系里先进许多,不过我对实验设备不是很敏感,因而也没有太大的感触。不过姜开利老师的一些研究成果到是比较有意思的。姜老师做的是碳纤维,碳纤维的优点是质地轻,抗压抗拉能力大,且耐高温、耐腐蚀。姜老师的研究是与市场需求密切相连的,他的不少研究成果现在都已经转化为实际产品进行大规模生产。他的一项成果是碳纤维薄膜发声装置,就是给二维的碳纤维薄膜通调制过的电信号,在薄膜的不同位置处电流大小不同,从而在整个薄膜上产生温度分布,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导致薄膜表面的空气发生不同程度的热膨胀和热收缩,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就是声音。这种发声装置的优点在于其柔韧性能好且质地很轻,可以将其像一张贴纸一样贴在旗子、衣服或者其他物品上,十分的灵活与方便。据姜老师介绍,这项创意来源于他们在做实验时偶然间发现的一个现象,他们觉得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发明了这样一个产品。其实做科研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有个新发现,这对研究人员来说想必一定是件极有乐趣的事情。

56日有两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一件是上午朱邦芬院士的固体物理课。朱院士的课我没能充分理解,所以不做评论,我想说的是他课堂上的一位同学。这位同学上一节课没有来听,所以这节课里有些内容他没有听懂。刚开始时这位同学还能忍受着,可是到了后来越来越听不懂时,他就直接在课堂上和院士叫起板来,认为院士在某某地方没讲清楚,导致后面越来越听不懂。朱邦芬院士却并没有因为该同学的这一冒犯性的行为而愤怒,反而是耐心地问:自己哪里没有讲清楚,然后又耐心细致地重新讲了一遍。我敬佩朱院士的这种豁然大度,更敬佩这位同学的敢于当面指责院士的不足的勇气和不懂就问,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反观在我们系里,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是不听老师讲的,而少数听的同学也基本是在照抄老师的板书,极少有人能说因为没听懂而请求老师再讲一遍,或者说是当面指出老师讲的不对的地方。包括我自己在内,有的课程课前没有认真预习,课堂上注意力又不集中,往往就是老师在上面讲,自己在下面装作很认真的听课,看书,看PPT,然而却根本不理解老师讲的是什么,一节课下来是云里雾里,觉得自己就是发了一节课的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学习浮躁和不踏实的表现。我这次来清华,本想和清华物理系的同学交流一下,了解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差距,不过这节课下来我就觉得是没有这个交流的必要了。因为我在学习的态度上与他们已经有了这样的差距,其他的硬实力方面的差距自是不必再比较了。学习踏实,勇于质疑,这是我在这一天所得到的第一份收获。

另一件事是下午和高等研究院翟荟老师的交流。翟荟老师是郭昊老师推荐给我的,他是清华首届基科班的代表性人物,研究生期间师从杨振宁,属于天赋极高又年轻有为的一类。见面后翟荟老师先是问了我一些情况,比如我学习情况如何,参加过哪些竞赛,量子力学所用的教材等等。之后他便对我讲了他对于做学问的理解、讲了一些他自身的情况及对学生的要求,还有一些关于高研的情况。从和他的聊天中,我了解到他是一个很勤奋,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据他说,他是没有周末或者假期的,甚至是在大年三十,如果家里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他也会去办公室工作。翟荟老师的这一做法让我明白,即使是像他这样非常聪明的人,要想做出点成就也必须付出极为艰辛的努力。在带研究生方面,他鼓励学生独立钻研问题。他会给学生精心选择一个好的课题,然而这些课题所涉及的知识可能他自己都不是十分清楚,所以他所带的研究生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能指望着老师去手把手一步一步的教导。在做学问方面,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的一句话,“你要勤于思考,思考的再深入也不为过”。

 

(三)刘波:

短暂的几天当中,触动很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第一节普通物理课。首先,十分热烈的课堂氛围让我触动很大。同清华大一的学生一起上课,突然间发现在他们如此投入地请教老师问题,不懂就问,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长时间以来形成的“默不作声”的学习习惯,让我感觉我们已经无法找到融入课堂的感觉,这真的很遗憾……。另外,老师始终能够配合着学生的进度也是让我很惊讶。能感觉得到,那位老师总是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当堂理解他的讲课内容。还有一点,老师总会在课前发给学生自己写的讲义,这样课堂上再讲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与上课相比,在参观纳米科技大楼和物理系实验室的时候震撼就少了很多。在参观的过程中有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各种仪器设备的功能以及他们实验室的科研方向,我们见识了很多一流的仪器设备。从研发到生产产品全部一体化的富士康纳米科技大楼有着很多新奇的产品,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知道这些工作的背后是很长时间的刻苦攻关。跟老师的聊天当中,我发现其实交流就是放开拘束跟别人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其实他们也很希望我们能够做到谈笑自如。

其实,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这几天的见闻还不足以让我对清华有一个全面和客观的认识。但是,此情此景,却也让我感慨良多。当我从初中考入县城高中后,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感到很自卑,感觉跟城里的小孩比自己差很多。所以,我努力学习,让自己不断地找到自信,后来我很好的融入了这个新的环境。当我从高中考入另一个城市的大学时,那种自卑的感觉又萦绕心间,所以大学里我依然努力学习,希望做得比别人更好,从而变得更自信。因此,当我这次跟清华的接触时,依然没办法让自己很自信。我知道,很多方面依然做的不够好。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你总在不断地学习,从而让自己在新的环境里变得更有自信。清华的学生普遍会给你一种很强的自信心,或者是优越感吧。虽然当你没学到多少知识而保持这种优越感很让人不爽,但不得不说,这种强大的自信也会让你赢得更多关注。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内心的坚持很重要,但是这个社会也是追求效率的时代。虽然我固执地认为,即使你方法现在不对,但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正确的方法。但如果我们可以经常反思自己做的哪里有问题,不断修正自己的路线,这样就会更快地找到最合适的方法。相比别人,我们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进了。不浪费时间才是最大的进步。希望我可以以之为激励,提醒自己要有效率地做好决定做的事。